1947年3月,蒋介石见“全面进攻、速战速决”的战略无法奏效,被迫做出改变,采取重点进攻的策略,其中70余万兵力,分别对陕北和山东两大解放区发起进攻。
山东方面,蒋介石让陆军总司令顾祝同在徐州设立指挥所,由汤恩伯、王敬久、欧震率领三个机动兵团,由南向北向鲁中山区推进,试图将华东野战军压缩到沂蒙山区一带歼灭。在经历了此前大半年的激战后,国民党军吃了亏也长了教训,不再轻视解放军,也不说什么速战速决之类的话了,而是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。
三大兵团当中,汤恩伯率领的8个整编师共20万人是主要进攻集团,他又将大军分为三路,以中间一路的张灵甫所率整编第74师、李天霞所率整编第83师、黄百韬所率整编第25师作为主攻,而这三个整编师当中,又以号称国民党军“五大主力”之一的整编74师为最。
战争开打前,汤恩伯原打算让李天霞指挥这一路大军,毕竟李天霞既是张灵甫在黄埔军校时的学长,又长期在74军担任张灵甫的上级,指挥张灵甫合情合理。但是,张灵甫与李天霞在74军时有很深的矛盾,两人表面上客客气气,实际上谁也不服谁,尤其张灵甫刚愎自用、目中无人,让他听李天霞指挥,比吃苍蝇还难受。
为了避免被李天霞指挥,张灵甫特意跑去找汤恩伯说情,“长官,要不你让黄百韬指挥74师吧!”张灵甫这么说,倒不是说他真的愿意听黄百韬指挥,而是两害相权取其轻,比起被死对头李天霞指挥,黄百韬至少跟自己没什么太大矛盾,有话好商量。在张灵甫看来,黄百韬不过是个杂牌军的师长,既不是蒋介石嫡系,人员装备跟自己的74师也无法比,真打起来,谁听谁的还不好说。
汤恩伯见张灵甫与李天霞这么不对付,为了避免闹内讧,便同意了张灵甫的请求,但他不知道的是,后来张灵甫压根没听黄百韬指挥。战争开打后,国民党军的推进速度很快,占领了山东不少地区,华东野战军见敌人来势汹汹,便转变策略,决定诱敌深入,围而歼之,首先消灭王牌部队整编74师,以此来打击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。
在战争开打的一个多月里,整编74师势头很猛,行进速度很快,很快就将协同作战的李天霞和名义上的指挥黄百韬远远甩在身后,形成了一个突出箭头。自从在涟水作战中两次击败华东野战军之后,张灵甫的自信心就爆棚了,再次对解放军产生了轻视心理,他孤军深入就是为了制造一个大新闻,打一个震惊中外的漂亮仗,即直捣黄龙,将华东野战军司令部所在地坦埠占领,只要他能取得这一胜利,升官发财事小,光是这份荣誉,就够他在国民党军中横着走了,到那时谁还敢跟自己作对?
出于这一心理,张灵甫不顾一切地向前冲,华东野战军则不断战略性后撤。因为陈毅和粟裕“戏演得真”,就连蒋介石和顾祝同都认为,华东野战军害怕了,后撤是因为“攻势疲惫,无力决战”。于是,汤恩伯果断做出决策,改变之前稳扎稳打的策略,让整编74师作为主攻,以整编第25、第83师作为配合,自垛庄、桃墟地区向坦埠发起进攻。
但是,张灵甫压根没有停下来等李天霞和黄百韬,而是带着整编74师直奔坦埠而去,结果碰了颗大钉子。原来,华东野战军早就在坦埠五公里外布下天罗地网,整编74师刚到,就遭遇了猛烈进攻,无法再前进一步了。
这让张灵甫措手不及,他没想到华东野战军反应这么快,抵抗又这么顽强。很快,消息就传到了汤恩伯耳中,他得知张灵甫孤军深入,就顿感不妙,便给张灵甫发去了一封措辞严厉的电报,“张师长,请你赶紧撤回垛庄死守,等待增援!”垛庄对当时的整编74师来说很重要,他即是一个后方据点,也是一个重要的补给站,汤恩伯让张灵甫撤回垛庄,意思其实很明确:既然攻不进坦埠,那就先退一步,先稳住阵脚再说。
张灵甫接到命令后很不甘心,就在他犹豫是进是退时,粟裕靠着敏锐的嗅觉,捕捉到了转瞬即逝的战机,当即下令华东野战军几个纵队进行穿插分割,将垛庄给围住了,当时镇守垛庄的整编74师将士不过千余人,他们万万没想到,解放军竟然敢主动进攻!
不久,整编74师主力就被包围了,张灵甫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,在会上问大家,“各位,现在我们进退两难,该怎么办,大家都说说吧!”张灵甫本以为大家会畅所欲言,众人却一片寂静,很显然大家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傻了。过了半天,副参谋长李运良这才站出来,发表了一番讲话。
李运良,早年是东北军的一员,后来改投蒋介石,他有些本事,又聪明伶俐、善于钻营,抗战时靠着巴结上司,最终进入了中央军王牌部队。张灵甫当58师师长的时候,李运良不知怎么得到了张灵甫赏识,随着张灵甫一路升迁,他也水涨船高,一路从团长做到了整编74师副参谋长兼主力旅副旅长。
说到底,张灵甫虽然专横跋扈,却很喜欢那些能附和他的人,李运良恰好精通此道。明显人一看就知道,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,迟早要出事。李运良很感激张灵甫的提携之恩,当张灵甫有难时,他不能无动于衷,便决定出谋划策,当时他对众人说,“现在共军已经将我们包围,如果贸然突围,可能会被分割歼灭,但天无绝人之路,我仔细观察了周边地形,发现附近有座山叫做孟良崮,此山地势险要,易守难攻,如果我们能上山强占制高点,凭借我们74师的人员装备,共军是很难攻上来的。”
说到这里,李运良停顿了一下,他见有人在小声议论,似乎仍有疑问,便清了清嗓子接着说,“更重要的是,我们要给距离不太远的汤司令、王司令和欧司令发电报求援,只要我们能守几天,等援军一到,我们就冲下山去,与友军来个前后夹击,我们不但可以解围而出,甚至消灭共军主力也未可知!”
李运良看了看张灵甫,又接着说,“师座,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,您可不能犹豫啊!”张灵甫立功心切,本就不甘心失败,李运良的话算是说到他心坎上去了,也认为危局之中其实暗藏胜算,兵法云:陷之死地而后生,现在不就是这么个情况吗?
便打算同意上孟良崮。张灵甫决定效仿项羽破釜沉舟、韩信背水一战,他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副场景:在自己的英明指挥下,将士们奋勇杀敌,共军则溃不成军,最终74师顺利突围,他成为力挽狂澜的大英雄,也是名副其实的国军第一名将!
想到这里,张灵甫站起身来,准备发布全体将士上孟良崮的命令,这时参谋长魏振钺却突然站起来大声说,“师座,万万不可!”与李运良相比,魏振钺老成持重、经验丰富,只见他眉头紧锁,似乎忧心忡忡,张灵甫便问他有何看法,他就接着说,“师座,李副参谋长勾画的蓝图虽然漂亮,但孟良崮绝非久守之地!”
说完,魏振钺就走到地图前面,用手指着孟良崮的地方接着说,“大家看,孟良崮上到处都是光秃秃的石头,一棵树都没有,这样的地方很难构筑工事,挖地壕更是想都别想,更要命的是,如果敌人用大炮进攻,石头被炸开后反而杀伤力更大。
我们的士兵和骡马上山困难,即便上上了,也没有躲藏的地方!”“还有一点也很致命”,魏振钺加重语气接着说,“根据地形地势来看,孟良崮没有水源,我们几万大军每天要消耗很多水,马骡也需要喝水,到时上哪儿弄水去?再者说了,垛庄已经失守,我们没了补给线,大军一旦上山,没吃没喝,援军又没到,我们岂不是自寻死路?”
魏振钺喝了口水,又接着说,“我们的美式装备固然好,而且刚刚加了两个美式榴弹炮营,共军根本没法比,但这些都是大家伙,吨位重,根本运不到山上去;即便运上去了,在山地作战中也无法发挥优势,反而容易暴露目标。
古人常说依山旁水、安营扎寨,我们上孟良崮,犯了兵家大忌!”魏振钺这番话说到在情在理,他在极力避免诸葛亮和马谡的故事再次发生,但张灵甫明显更信任李运良,对他的苦口婆心则视若无睹。
实际上,张灵甫不选择突围,而选择上孟良崮,有他自己的考量,毕竟人都是要面子的,他如果突围而出,那么只能向李天霞的83师或者黄百韬的25师靠拢,两人可能会收留他,但同时会嘲讽他说,“你不是很牛,看不起我吗,现在怎么灰头土脸地来求我呢?”
这对张灵甫来说,绝对是不能接受的巨大耻辱,为了避免被羞辱,也为了实现绝地反击,成就个人功名,他选择了最危险的那条路,即死守孟良崮。这其实是一场豪赌,赌赢了,张灵甫功成名就;赌输了,他似乎不认为自己会输,压根没想过输的后果。
张灵甫示意魏振钺坐下,然后用一种神圣不可侵犯地语气下达了命令,“依我看,李运良副参谋长的建议甚好,我下令:全体将士立即向孟良崮转移,据险固守,等待援军,我倒要看看,共军能奈我何!”命令下达后,与会将领无人再敢反驳,本想继续说话的魏振钺,此时也沉默不语了,他知道以张灵甫的性格,自己多说无益,只会招致反感。
就这样,整编74师这支战绩辉煌的王牌部队,在张灵甫的一意孤行下,走上了一条不归路,这条路看似能够险中求胜,实则是纸上谈兵,不切实际。整编74师开始转移时,华东野战军也开始收缩包围圈,垛庄被彻底拿下,另一战略要点万泉山也被拿下,几个纵队各自抵达位置,在芦山、孟良崮一带将整编74师彻底围困。
都到了这个时候了,张灵甫却并不感到绝望,因为蒋介石给他发了电报,也认为孟良崮的地形十分有利,必能坚守,并且援军如果及时抵达,或可与共军主力决战。蒋介石的态度,是出于对整编74师战斗力的自信,这种自信并非完全没有道理,但忽略了孟良崮的实际情况,以及援军的增援情况。
正如魏振钺所言,整编74师上了孟良崮之后,才发现根本无法构防御工事,士兵们只能躲在石头缝里,以巨石作为掩护,当华东野战军的密集炮火打上来时,石头碎片飞溅而出,击死击伤了不少士兵。最要命的还是水源问题,当时天气虽然谈不上特别炎热,但士兵连日奔波,疲惫不堪,却连一口水都喝不上,没两天功夫,就有不少骡马倒毙,一些手上士兵也因为缺水而苦苦挣扎。如果只是这样,倒也没什么,关键是援军迟迟不来。
事实上,蒋介石给张灵甫发电报之时,已经派遣了10个整编师进行救援,但华东野战军对此早有防备,在对孟良崮发起进攻的同时,分兵阻绝各路援军。距离孟良崮最近的当属李天霞的83师和黄百韬的25师,其中李天霞并不真心救援,嘴里喊着要救援,却只派出一个连谎称为一个旅,而黄百韬虽然派出了部队,但被华东野战军所组。
至于其他增援部队,要么行动迟缓,要么被解放军阻击,根本无法救援张灵甫。唯一让张灵甫感到庆幸的是,83师19旅57团团长罗文浪因为与李天霞有矛盾,率部进入孟良崮对74师进行救援,最终也被围困。
5月15日,华东野战军对孟良崮发起总攻,74师防线不断收缩,孟良崮主峰摇摇欲坠,山上枪炮生、喊杀声震天,张灵甫站指挥部所在的山洞口,看着往上冲的大批解放军以及一份份战报,脸色顿时变得苍白,他期盼的援军,却连影子都没看到一个。
张灵甫意识到,74师已经大势已去,这场豪赌他赌输了,而且输得很彻底,等待他的将是什么,他不敢多想。思索片刻之后,张灵甫踉踉跄跄地回到山东,他让人将几个主要的军官,包括副师长蔡仁杰、58旅旅长卢醒、参谋长魏振钺、副参谋长李运良等人叫到洞内,准备开个会。
不久,人就到齐了,他们要么垂头丧气,要么缅甸惊恐,有些人还负伤了,包扎的布条就渗出鲜血了,可见战斗是惨烈的,形势是不利的。张灵甫看着这些人,既悔且恨,他需要一个宣泄口,也需要为自己的失败找一个替罪羊,这个人不会是别人,只能是出馊主意的李运良。
张灵甫在人群中寻找李运良,找到之后,他怒气冲冲地让李运良站出来,然后大声说,“李运良,看你出的馊主意,非要老子上山,现在被共军围得像铁桶一样,你说该怎么办?”李运良被吓傻了,当初他出这个主意,其实自己心里也没底,说到底他了解张灵甫,他是顺着张灵甫的性子才提出建议的,哪知道是怎么个结果。
李运良不敢看张灵甫,只是低着头说,“师座,我当时也是为了......”还没等李运良说完,张灵甫就打断了他,“你还敢顶嘴,要不是你出的馊主意,我堂堂74师,何至于此!”张灵甫是真生气,但也恨自己无能,毕竟决策是自己做的,李运良只是提意见,他觉得仗打到这个份上,已经没脸见人,便暗自做了一个决定,他缓缓拿出腰间的配枪,往石头桌子上一放,然而对大家说,“我们74师作为党国王牌部队,是不允许遭受如此失败的,现如今只能杀身成仁,以报党国了。
在场的诸位都是党国精英,决不能当共军俘虏,大家跟我一起自杀吧!”此话一出,在场之人无不惊讶万分,几乎所有人都面露难色,他们想到过失败,但绝对没有想过集体自杀。说白了,这些人愿意为党国效力以换取荣华富贵,但没人愿意为党国殉葬,除了张灵甫之外。
就在众人犹豫之际,山洞外突然传来密集枪声,解放军已经突破74师最后防线,打到指挥部所在的山洞外了。在洞内外一阵枪声之后,张灵甫、蔡仁杰、卢醒等人倒在了血泊之中,他们是杀身成仁还是被解放军击毙,说法有很多种,但不论是何种说法,他们最终都在了绝死之地孟良崮,从他们选择上孟良崮时,就应该想到这种结局。
而洞内的其他将领,则走上了不同道路,比如魏振钺,他当初反对上山、力主突围,是74师中难得的明白人,当张灵甫要求他自杀时,他内心一万个不愿意,好在解放军及时打来,他在混乱之中趁机从洞内另一个出口逃走,打算蒙混过关,逃之夭夭,却被几名解放军发现。当时,一名解放军朝着魏振钺大喊,“快站住,别跑,要不然就开枪了!”魏振钺害怕得不行,当即站在原地不动,然后举起双手,缓缓转过身子,大声对解放军说,“千万别开枪,我是74师参谋长魏振钺,我投降!”解放军战士听罢,感到十分震惊,没想到无意间发现的逃兵,竟然是个大官,这下立大功了!
张灵甫手下的两个旅长陈传钧和陈嘘云,跟随张灵甫的时间不算短,但两人没胆量自杀,又自知逃跑无望,便在解放军进入洞内时选择缴械投降,乖乖当了俘虏。最搞笑的还是给张灵甫出馊主意的李运良,他的表现可以说很有戏剧性。张灵甫让众人自杀时,李运良被吓破了胆,他忠于张灵甫不假,但他根本不想赴死,正想着如何脱困时,解放军冲进来了。
李运良也不想当俘虏,便四处观察了一番,然后跑到山洞口附近一处隐蔽的位置,“哎呀”一声后倒在地上,然后紧闭双眼,屏住呼吸,假装自己已经中弹身亡了,为了把戏演真,他还在一具尸体上弄了点血涂在自己身上。李运良心里盘算着,等到解放军退去,他就可以趁机逃走了,但他显然太小看解放军了。
没过多久,几个解放军战士就拿着枪搜索到了山东门口,李运良见解放军搜查十分仔细,即便是尸体也要确认死活,他自知再装下去,万一被发现是假死,给他补几枪,可就变成真死了。于是,李运良来了个“原地复活”,只见他快速从地上爬起来,然后高举双手,对不远处的解放军大声说,“长官,不要开枪,我投降!”就这样,建议74师上孟良崮的李运良也被俘虏了,事后解放军才知道他给了自己“神助攻”。
李运良被捕后,并不很老实,小聪明劲又上来了,他将自己领章上的将星标志撕下来,试图掩饰自己的身份级别,还在登记的时候故意说自己不过是74师的少校军需官。但是,负责登记的解放军也很眼尖,一眼就看到李运良的领章动过手脚,便大声责问他,“你还是老实交代,抗拒从严,坦白从宽,你不知道吗?”
李运良见这阵势,便说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,“我是实话,我是74师少将副参谋长李运良。”之后,李运良被送去学习改造,由于他态度积极,改造得不错,没多久就被释放,此后他回乡务农,后来的事情就没人知道了。
股票配资专业平台,专业的正规实盘配资网站,配资知名股票配资渠道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